评论
1476
易车专访 换电模式是新能源车的行业新蓝海,但标准统一、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等成为制约因素,是否成为主流的补能方式存在争议。
就在前不久,旗下的正式发布全新换电出行品牌,正式进入换电赛道。究竟它为什么选择all in换电模式?在重庆车展,我们采访了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杨全凯先生,向他深入了解以及背后的换电发展现状。
易车:非常感谢杨总接受我们易车的专访。就在重庆车展前几天,睿蓝汽车举行了发布会,正式宣布入局新能源换电赛道。想了解下,杨总您认为换电模式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杨全凯:换电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换电模式最大的价值是能实现快速补能的效果。在普通充电模式下,用户基本需要花费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这里的充电时间还不包括等待时间,比如当充电桩的车位被占用,或者需要排队充电时,就使得整个充电时间就不可控。
在无序管理下,整个充电体验极差,但是换电模式并不一样,可等同更换电池,与加油站类似。整个换电过程是可连续、可期待的。
比如,我们的换电系统,大约只需1分多钟就能完成整个补能过程,其中还包含了平台结算付费的时间。所以,速度快、高效是我们的第一大优势。
第二是车电分离,换电站对电池集中管理,能实现较好的充电均衡,也能延长电池的生命周期。
另外,由于电池都集中在换电站充电,我们可以利用晚上的“波谷电”对电池充电,实现削峰填谷。此时,换电站可视为储能站,这正好符合国家能源战略、储能战略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
易车:除了发布多台新车外,睿蓝还推出了“车-站-云”三位一体的架构创新。这是基于怎样的思考?
杨全凯:在互联网时代后,我们在研究架构时会先把所需内容,先关联在一起。比如,在设计底层架构时,我们就车-站-云关联起来,成为整个生态的核心模式。经过4年的研究,我们已经构建了车-站-云三大平台——新一代gbrc水晶架构,即涵盖整车技术平台、换电补能平台、大数据云平台的全栖技术架构。
睿蓝7是基于该架构诞生的首款车型,能为用户提供全站的智能网联服务。此外,我们还会此系统应用层,推出一款超级id的app。用户只需通过该app认证个人身份,即享受车-站-云的所有生态圈的服务,比如充换电、出行、驾驶等。
易车:的确正如杨总前面提到,换电模式有着很多优势,成为了新的行业风口。但实际上,换电标准难以统一,成为最大挑战,您认为这容易解决吗?
杨全凯:目前,换电模式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补能基建战略之一,国家正鼓励标准向前走。但换电模式才刚刚起步,从市场层面而言,还没形成气候。因此我认为目前标准统一相对比较难实现。
在初始顶层设计时,就考虑到标准的统一,考虑到兼容其他品牌各种车型,依据自身在车型平台方面的技术积累,为整个换电领域提供一套换电产品标准。
在前期,我们会自己努力往前走,先闯出一片天,到后期我们会邀请其他凯发app官方网站的合作伙伴加入,最后当换电模式覆盖面够广,就会形成统一的系列标准。
正如,手机充电口在十年前多达十几种,如今市场发展成熟,大多数的手机基本都用统一的接口。这是通过行业自身所形成的行业标准,正如我们的换电模式,我们也希望通过试点运用、实体展现,慢慢形成统一的标准。
在2021年,我们作为《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参与了国标、行标、团标等标准的制定,这是在我国汽车制造业在换电行业制订的第一个基本通用性国家行业标准,意义重大。
此外,我们还发布换电相关标准30余项,在“换电架构、换电站、换电车辆”等领域已斩获千余项技术专利,即将实现首个签约城市地标突破。
欢迎所有行业参与者加入到我们换电的行列,一起合作,这正是我们的初衷。
易车:我们刚刚主要谈的是换电模式,但实际上快充也是补能的主流趋势。杨总您怎样看到以后快充和换电的行业格局?
杨全凯:行业上存在着两大补能策略:一是充电路线,二是可充可换路线,两者并不矛盾,共同目的都是实现快速、高效补能。
虽然快充目前能实现5分钟甚至更快的补能效率,但面临着一大问题:当技术不断普及时,现有大多数的基础设施都需要报废,需要重新且反复铺设快充的充电桩。
其次是充电端的有效管理,比如上述提到的充电桩车位被占用。因此现在很多车企都针对充电桩服务,进行品牌化、独立化的运营管理,但却无法向其他品牌开放。
第三是当快充软件服务量增多,会多电网造成较大的压力。
快充也拥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若用户家里条件允许,可安装私人充电桩,也拥有一定的便利性。但当用户出门后比如高速路上,或许换电才是最优的补能方式。
换电模式能带给用户机械化、固定化的服务,特别对于网约车、出租车而言,能大大提高补能效率。
因此,充电与换电是两种重要的补能方式,并非零和博弈,而是需要共同结合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能源百家乐凯发k8的解决方案和重要的补能基础设施,覆盖日常通勤、长途出行、紧急出行等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解决新能源汽车的 “里程焦虑”。
11.77-17.97万